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四川合作经济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巴中要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巴中要情 > 正文

巴中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眸

文章来源:市政府网站作者:office添加时间:2015-01-20阅读:161

岁末,年味渐浓。从年初开始,这场在全党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未停歇过,在全市范围内宛若春雷,来势滚滚。

  启动以来,全市4287个党组织、12.4万名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始终聚焦“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去年底开始,全市整治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整治党员干部“庸懒散浮拖”等一系列明察暗访活动开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简政放权”这些新鲜的字眼进入群众视野。

  这场党内活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掀起了“继承红军传统,弘扬巴中精神”的思想热潮,凝聚起了推动巴中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

  走进基层——拆除党群干群间的“隔心墙”

  在2013年岁末的一个夜晚,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市委书记李刚悄然来到南江县寨坡乡溪口村,让这个寂静的偏远山村透出不一样的暖意。这里群众生活得好不好?他们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期盼?这些问题深深牵动着市委书记的心。许多村民闻讯而来,大家围着火炉坐下,你一言我一语,谈民生话发展。市委书记关切的话语,温暖着村民们的心,大家没有丝毫倦意。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时从火塘边飘出……

  按照省委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总体部署,巴中市结合实际,创新载体,迅速启动“走基层”活动。在市委书记李刚的带头下,全市700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坚持每人每月开展群众工作不少于2天,至少在农家住一晚,结对帮扶困难户8000余户。

  走机关、访农家、问商户,关注百姓所思所想。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领导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成为一种常态。

  近一年来,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偏远山区,老百姓都能感受来自市委领导的关心。他们轻车从简,简化接待。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同住,促膝交流;以群众为镜,对照自身不足;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亲,解决实际问题。亲民的作风,赢得了百姓赞许,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在全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主动进村入企,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盼,他们用关切的目光洞悉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乐,把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点点打通,将横亘在干群之间那道无形的墙一点点拆除。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同一条板凳的情谊,让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从“上面要求”转化为个人自觉;一场场对话,一次次调研,更催生出党员干部们对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群众工作的真知灼见。

  对照检查——领导班子不惧揭短亮丑

  “你为官不为,喜欢说大话、放空炮。”

  “我觉得自己官僚主义严重,喜欢听官话、好话,听丑话就不高兴。”

  “你平时很少下基层,到基层也是车来车去,听个汇报就完了。”

  去年7月,在巴州区常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不说奉承话、不说恭维话、领导与被领导、正职与副职、排名前后等官场忌讳荡然无存。

  类似这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屡见不鲜。市委常委们带头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主要领导与每位常委、常委与常委之间、常委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之间,都开展了深入的谈心活动。

  大家对照“四面镜子”和“三严三实”要求,放下包袱,摘下“面具”,查摆问题不护短、不遮掩,相互批评不手软、不留情,撕开面子、单刀直入。“辣味”十足的批评,让人“脸红心跳背出汗”,可以说真正触及了思想灵魂。

  在自我批评中,有的同志谈到,自己通过文件、网络信息及相关材料了解基层情况多,与基层职工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促膝谈心少;有的同志说,在工作中存在害怕担责的思想,遇事推诿,缺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意志,缺乏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的狠劲;有的同志谈到,自己在领导岗位时间长了,沾染了一些“官气”,不愿吃苦。

  在相互批评时,各地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坦诚相待,知无不言,直陈问题和不足,对班子成员中存在的贪图安逸、事业心和进取心减退、工作和学习表面化、联系基层不主动、履职为民不到位、公务活动铺张浪费、办公用房和用车超标等问题开诚布公地提出了批评意见。

  许多党员干部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感到以往热衷于装门面出政绩,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心里“小九九”打得多,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如今广大人民群众感到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

  市委教育实践办共审查、抽查市、县(市、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材料5000余份。审核通过的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检查材料修改次数均在15次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8次。虽然“不断自我剖析的过程很痛苦,但写完后,感觉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认识进步也较大。”许多年轻党员、干部感慨,这次真是补了课,明白了党内政治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

  转变作风——用铁的纪律整治“四风”

  去年12月22日,市纪委对全市党员干部“庸懒散浮拖”督查情况进行公开视频通报上,市农业局、国土局、恩阳区部门职工因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不在状态、赌博等问题给予党政纪处分26人、组织处理85人。

  这是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第一次公开视频通报,是对群教活动作风建设成果的巩固和检验。

  整治“四风”,群众最盼动真碰硬,最怕虚晃一枪。这次活动就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重点解决了“四风”方面突出问题2399个,建立完善规章制度25个。

  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盯中央“7+4”和省市“9+3”突出问题不放松。2014年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雷行动”“春雷行动”“雷霆行动”等多次专项监督检查,推进举措一圈圈拧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全市迅速掀起了激浊扬清、正风肃纪的强劲浪潮。

  全市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压缩了会议,精简了文件,减少了评比达标、迎来送往活动,全面清理了超标超配公车、超标办公用房、多占住房,普遍压缩了“三公”经费,停建了楼堂馆所,狠刹了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和年货等行为,坚决整治了“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坚决整治了“裸官”、“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等问题,广泛查处了吃拿卡要、庸懒散浮拖问题,高高在上、挥霍浪费、脱离群众现象明显扭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分别制定了“十项规定”和“九项规定”,扎紧了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越界犯规行为减少。

  有党员干部表示,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把自己从不胜其烦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考虑工作、服务群众了。一些同志表示,这次活动教育了干部,同时也保护和挽救了一批干部。

  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活动的重点是促使全党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而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必须抓住要害、集中发力、持续用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对出现的“四风”种种变异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现象,严肃责任追究,加大查处力度。

  自2014年以来,巴中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四风,惩治腐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494件,党政纪处分487人,移送司法40人,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中,我市再度名列全省第一位。

  民生改善——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10月开始,全市各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分别在巴中日报刊登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开承诺,并提出具体措施。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大为减少。

  “最后一公里”是一切工作的神经末梢,由于心不通造成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不鲜见。近在咫尺、心隔千里,根子在于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一公里”有心理上的,有发展上的。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贵在拆除党群干群间的“隔心墙”,使党员干部同群众心相通、情相联。这次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改作风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全市深入开展“十大为民行动”和“十大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饮水难”“出行难”“住房难”“讨薪难”等民生问题,为联系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找到了解决途径。

  活动期间,全市万名党员干部带案下访、走访群众近10万人次,集中精力化解群众信访积案1.1万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难题1.5万个,其中9.49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完成通村通畅工程521公里和道路安全工程250公里;建设公共租赁房8180套,近20万人搬进安全放心屋居住;累计为1.2万名农民工追缴欠薪和伤亡赔偿金500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

  教育实践活动中,25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提升,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699个建卡贫困村实现了工作组全派驻。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38个中心村党组织年工作经费达到了10万元,社区达到3万元,其余村级党组织达到2万元以上。首批8000多名离职村“三职”干部养老补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611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市、县两级专题培训。

  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凸显了抓作风强党建、谋改革促发展的特色,积累了作风建设新经验,开辟了作风建设新途径。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联系服务群众先进典型。“7.1”前,全市16名先进个人获省委表彰,51个基层党组织、83名党员干部分别被市委授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务实清廉型好干部”荣誉称号。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支部书记杨彬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大学生村官张雪梅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大学生村官”,其先进事迹得到中央组织部赵乐际部长、省委王东明书记、省委组织部范锐平部长的亲笔批示。

  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向社会公开作出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承诺,并提出了响应举措。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编印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成果汇编》,汇编了《走基层手记》,组织编写了《力量——巴中市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学习推广了“张雪梅工作法”、“王大姐聊天室”、“民情信息库”等一批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系列作风建设制度从“贴在墙上”变为“落在地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

  “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巴山大地400万父老乡亲的不懈追求和殷切期盼。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上明确提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抓好今年各项工作,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各级干部。

  经过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