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四川合作经济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巴中要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巴中要情 > 正文

我市创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为乡村振兴赋能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作者:曾彦元添加时间:2021-05-17阅读:15

通村路修到了家门口,小轿车可以开上山,拧开水龙头就是清冽的自来水……如今,巴州区大罗镇七孔村已脱贫户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努力探索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和扶贫资产管理办法,以“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格局,使有限、分散的涉农资金发挥握指成拳的效果;强力推进扶贫资产确权移交、管理运营,使扶贫资产高效使用,在带贫增收的致富路上结下累累硕果。
  握指成拳 

集中财力办实事
  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山里的中药材和黄花等农产品既有客商订单收购,又可通过电商平台“飞”出山外……今年“五一”期间,大罗镇字库村远嫁姑娘李霞回娘家,她惊喜地发现,困扰老家多年的交通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昔日偏僻落后的山村彻底变了样。
  七孔村、字库村的蝶变,正是巴中加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打捆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着力补齐退出达标“短板”,提升脱贫攻坚质效。在协调发展上,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脱贫“双轮驱动”,将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15个专项方案有效衔接,在精准支持699个贫困村销号的同时,将全市划分为100个扶贫片区,梯次推进、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整体提升发展水平。
  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38.53亿元,占可整合资金的93.08%,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90.12亿元,用于产业发展39.32亿元,修改建农村道路2731公里,修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1778处,支持贫困村发展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增收项目27.4万亩,发展畜牧养殖720万头(只),完成2.06万户6.6万人危房改造,8925户通电视、146个村(贫困村)通广播,8.2万贫困户子女免费上学,医疗救助17308人。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增收基础,为全面提高脱贫成效、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道防线
  拧紧管理"安全阀"

  为确保资金在拨付和使用过程中安全合理,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市筑牢制度监管、财审监管、部门监管、社会监管等四道防线,从源头拧紧“安全阀门”。2016年7月,巴中先行先试在全省较早出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以预算编制为平台的整合新机制,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为把扶贫资金用活用好,我市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推行从市到村四级项目公示制度,区(县)在本地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贫困村在村公示栏将实施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建设进度、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信息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压紧压实第一书记责任,明确资金使用和项目监管由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程深度参与、签字确认,实现全过程监督。
  整合发改、监察、审计、财政、扶贫等监督力量,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以脱贫规划和统筹资金方案为依据,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探索引入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开展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区(县)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作为第二年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阻碍干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违反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形进行严管重罚,保障整合资金使用安全。
  创新机制
  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巴中创新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推动资金变基金、无偿变有偿。今年以来,通过2个基金、2.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全市已累计向87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3.36亿元,向528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68亿元,向33家骨干龙头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4亿元。
  “以前的老房子破旧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现在好了,有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住上新房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七孔村村民王斌指着旁边的一栋新屋高兴地说。
  王斌父母都有慢性病,家庭贫穷,后来通过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年收入十万余元,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斌的脱贫故事正是我市创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为把贫困户铆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我市积极推行股权量化,将财政性支农经营资产转化为村集体新增资产,采取产业发展、固定资产购置、资本经营等方式,贫困户配股40%、所有农户配股40%、集体持股20%,贫困户“双轮持股、二次分红、脱贫退股、滚动发展”。
  为最大限度调动贫困对象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巴中市实施增量奖补,对预脱贫对象,按人均1000元下达产业扶持奖补资金到乡(镇),对增种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增养家畜家禽的贫困家庭按增量给予奖励。
  为确保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对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群众,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对无创业就业能力的,实行政策兜底,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此外,我市还对699个贫困村销号和兼顾连片扶贫开发“双轮驱动”给予重点支持。各区县对年度预销号贫困村原则上按每村1000万元左右安排项目;每年给予不少于60个非贫困村按每村400万元左右安排项目支持,实行“梯次推进、连点成线、连片成面”和“整体推进、全域覆盖”总体布局,确保精准投放、科学编制统筹整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