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属宜茶县,有“蜀茶最好品质”之称。该县把茶叶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已在全县14个乡镇种植绿茶20余万亩,成为川东北地区新兴茶叶产业大县。由于后续投入、加工技术、市场销路等因素制约,一方面,茶叶资源利用率低,亩均收益不到300元;另一方面,茶园管护不力,面积锐减,茶企无茶可收,运行艰难。为此,平昌县供销社主动担责、积极赋能,以开门办社、多方合作、贯通聚力等组织体制和发展机制,挽救性发展了乡村振兴产业,拓宽了蜀茶经营资源渠道和供销社为农服务范围。
一是一线贯通,优化产业投入机制。平昌县社实施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战略,坚持适时向上级社反馈县域茶叶产业发展和县供销社参与茶叶产业经营信息,通过产业经营汇报、招商推介、邀请领导考察等系列牵线搭桥活动,该县茶叶品质、种植规模、发展前景等有利因素引起省供销社高度关注和重视,直接形成建立蜀茶平昌生产基地因果关系。通过省直企业的反复调研与论证、洽谈与商议,于2020年7月,促成县政府与省蜀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并正式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四川省蜀茶实业发展公司以参股方式参与平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后,为解决家族控股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县供销社的支持和配合下,对原企业实施了法律尽职调查和并购,重组四川省蜀茶实业发展公司占35%和平昌县联新商务服务公司占31%的股份的省县直属企业联合控股的四川省蜀茶秦巴茗兰科技公司。近年来,省县两级联合控股企业,通过新购置和改造生产厂房、更新设备、预付产品定金、担保借款等途径,为平昌县茶叶产业累计供应资金近5000万元,使茶叶产业获得高质量发展生命活力。
二是两级合力,培铸新质生产能力。省、县供销社联合控股企业为建设茶叶产业龙头企业,融资1500万元,对邱家镇石龙村优质茶生产厂进行规范改造,加固厂房,更新现代设备,增设生产线,改造成优质绿茶、红茶生产厂,产能提升两倍;在邱家镇凉风社区,按照现代化生产标准和生产工艺新建一座两条流水线大宗绿茶、红茶、花茶生产厂。公司两个生产基地占地150余亩,总资产6000余万元,日加工鲜叶35吨、年生产成品茶2000吨以上,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产能保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监督机构,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组织、议事、工作机制,规范了议事、决策、监督工作行为。围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经理机制和经理机构,健全职能管理和考核制度,推行部门工作职业经理制,把“家庭制”企业成功改造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为产业经营良性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式,落实产业环节分工协作制,县供销社系统负责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组织原材料品控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保障鲜叶目标供应;经销机构负责指导茶园改造、管护技术和成品茶研发、保障产品质量和数量,建立省、市、县和省外大中城市产品营销网络,组织产品目标销售;省蜀茶实业发展公司发展成品茶“订单”,开拓大宗产品批量销路。2023年,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茶叶总产值1.5亿元,茶农人均实现产值10000元、纯收入7500元,成为本县茶叶产业龙头企业。
三是“三社融合”,构筑稳固产业基地。为解决农民种茶回报少、企业生产无叶收矛盾,牢牢掌握产业资源,县供销社对全县14个镇62个涉茶村居茶园进行全面调研,与符合条件的茶园签订“三社融合”协议,纳入托管范围。中心基层社首先在“三社融合”茶园村居发起成立村居供销社,吸收社员,按“三会制度”健全村居供销社组织体系,建成茶叶产业实业载体,赋能乡村振兴产业,以新业主身份和土地托管业态,接管辖区全部茶园,使用现代设备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产业源头环节经营。中心基层供销社投入资金和生产资料,占股50%;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茶园生物资产入股,占股40%;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茶叶生产管护技术入股,占股10%。经营利润按“3322”机制分配,3成由三方按章程分配,3成留作村居供销社发展基金,2成社员分红,2成用于奖励基金。目前,已建以茶叶产业为载体的村居供销社8个,拥有社员1260人,托管茶园13450亩。去年8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部扭亏为盈,其中两个集体经济合作社净收益突破10万元。
四是四方发力,落实产业联扶机制。建立县供销社、镇政府、蜀茶秦巴茗兰科技公司、县复合肥厂参与的“茶叶产业联扶机制”,以“五方协议”的形式约定村级供销社民主监管、镇政府行政扶持、县供销社业务扶持、蜀茶秦巴茗兰科技公司“产品订单”扶持、县复合肥厂“茶叶专用肥”扶持等保障措施。联扶单位利用各自优势资源,邀请国家第一批产业顾问组、“巴山优才”首批特聘专家等科研院所,职教机构、茶叶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技术部门联合开办培训班,为村级供销社培育和孵化茶叶种植、管护、机器采茶、制茶等精干科技人员830人,操作新设备、使用新工具、运用新技术,实施茶园规范管护;立足各基地茶苗生物现状,分类指导实施重剪、深剪、台刈和机采蓬面技术改造,完成全部托管茶园治老化、治病虫害和标美化整治工程;有偿匹配防旱防汛、管护、采摘等现代设备180台(件),提供生产资料1500余吨。今年,村级社托管茶园迎来第一个高产年,月采频率提高一轮、亩平轮采量提高10公斤,春、夏、秋茶全部得到利用,亩平鲜叶贡献量提高到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