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老鹰茶、一根自拍杆,又一个冬日暖阳,古镇恩阳河畔,几名“数字游民”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模式。从“看风景”到“卖风景”,这座沉寂千年的古镇正以新玩法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流量并频频“出圈”。
坐拥“绿水青山”这座资源宝库,围绕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我市正整合绿色资源集成发展能力,积极解锁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新模式,探路“两山”转化新路径,加速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辨识度越来越高的秀美之城,以绿色筑底,山水成趣、人在画中、业在景中,用绿水青山孕育新发展动能。
是山水
入冬以来,在恩阳河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迎来了赤麻鸭、绿头鸭等成群结队的候鸟。赤麻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生存环境有较高要求,它们选择在此越冬,是我市水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信号。
“最巴中”“是山水”——在巴中,最让人留恋的是山和水。经过综合治理、保护与修复,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中华鳖、赤麻鸭等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物种频频现身,恩阳河成功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摊开2024年巴中生态成绩单,优良天数率95.6%,综合指数全省第四,环境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达标城市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亮眼数据背后是巴中“天生丽质”的真实写照。有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响亮名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巴中如何将生态与发展结合,奔赴振兴路?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指出,巴中正处于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追赶跨越期”,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促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GDP(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则是其实现“跨越”的重要路径。
从怎么看到具体干。从实现基础、转化路径、关键支撑到推进机制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迅速构建,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水权交易试点、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服务平台等“十大攻坚行动”谋划实施。
一场以绿色生态为背景的改革创新之旅在巴中大地又一次吹响号角。
资源摸底、确权登记全域铺开。围绕各类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及权属状况,重点区域7个自然保护地、141个水库、73条河流、181片森林、35个矿产资源全覆盖登记,摸清这些“家底”,为显化资源价值、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奠定基础。
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依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技术支撑,在省内率先建立以一项标准(核算规范)、一套报表(统计报表制度)、一份报告(核算报告)、一个平台(核算系统)为框架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体系,并初步完成2022年度GEP核算。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边摸索边实践,巴中找准切入点,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整合,为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赋值”,带动破解“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着力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
当秀美山水与绿色发展理念激情碰撞,巴中正迎来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
不止山水
“绿水青山”不仅要守住,更要活用。
山,造就了奇美的自然风光;水,孕育了厚重的人文风情。在巴中,不止山水,在这场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征程中,这里的绿水青山正转化为碳库、钱库,将成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变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根本落脚点。
2024年7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巴中创新实践中心挂牌运营,巴中迈出破题生态资源“变现”第一步。踏入中心,随着生态科技之门缓缓打开,巴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一项项成果映入眼帘。
1个月后,在陕西省总商会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暨陕西省碳中和技术发展协会成立大会上,西安邦毅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向陕西省碳中和技术发展协会捐赠由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发的巴州区莲花山鼓楼山森林经营碳普惠碳减排量,成为巴中首笔碳普惠跨省交易。
同年12月30日,巴州区百花溪小流域(三江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经营权转让项目签约仪式如期举行。这笔863万元的交易额,也是全省首单生态产品调节服务价值交易。
创新不止于此。在全省率先构建“1个市级总公司+10个子公司”市场主体,统筹推动储备林项目建设、生态资源收储、碳汇项目开发、生态资源权益交易,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近亿元,2025年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
建成认定流转平台,投运全市碳普惠交易平台“碳惠巴中”和林业碳汇,实现碳普惠管理交易、林业碳汇认定流转一体化平台管理。深化与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嘉德瑞碳资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拟共同投资建设首期10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合资组建四川碳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全国碳资产投资与管理。
建立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圃,推进155个农作物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创新开发活体肉牛、林权等抵质押融资产品17个,全省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即将落地巴中。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9%。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从“山水牌”到“生态路”,为生态算“身价”,筑“两山”之通途。巴中正加快推进GEP核算,出台政策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绿色金融创新,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生态产业发展上,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生态“破圈”,山水为底,造就巴中发展新格局。
山水相连好山好水育珍馐,山水相连聚产业。
舍外,山清水秀,茂林修竹;舍内,羊群漫步,悠然自得。在海拔1000余米的南江县高塔镇高塔村,数百只能繁母羊前不久住进了“新家”,这里是南江黄羊一级扩繁场,共有20余栋黄羊圈舍,是南江新建设的黄羊扩繁场之一,该场每年可提供优质南江黄羊种羊1万余只。
同一时刻,与高塔村相距10余公里的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四川德健南江黄羊食品有限公司精深加工车间,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对屠宰好的黄羊进行分割、冷藏、清洁等,一头头黄羊被精细分割后将进入千家万户。
一头羊价值多少?经中国农业大学评估,南江黄羊品牌价值达到41.85亿元。
如今,在南江,除了养羊,一只羊可以分解出羊肉、羊排、羊筋、羊蹄、羊血等上百个食材类别,可以制作成羊肉干、羊肉酱、羊肉香肠、手撕羊肉等30多类休闲食品,还诞生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羊”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成为巴中首个“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头羊的产业链有多长?去年6月22日,在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润希望乡村,南江“羊”BA与广元市青川“坝坝篮球”交流赛激情上演。
借力“羊”BA,2024年6月到11月,南江县创新举办“羊”BA篮球擂台挑战赛,制定“南江黄羊+赞助奖池”特色奖励机制,先后吸引汉中、广元、南充等地的球队来南江参赛,线上线下累计超400万人关注比赛,带动游客量3万余人次。同时开发销售“羊”BA篮球、吉祥物等文创产品2000余件,带动周边旅游住宿入住率、餐饮订餐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一头羊的产业链正是巴中生态产业发展的剪影。
去年秋天,与“羊”BA一样火爆的还有光雾山的红叶。从“光雾山红登上全球大屏”的壮丽启幕,到“我把红叶寄给你”的深情传递,光雾山的红叶盛宴在全网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生态”也能破界跨界闯世界。
以生态为媒,坚持“节会+赛事+展销+展演+夜游”,一片生态红叶正创新打造一系列新模式新场景新消费,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一节带全城,去年红叶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达927.15万人次。
红叶节的落幕并不意味着光雾山热闹的停止。2024年12月21日,以“冰雪嘉年华·趣玩光雾山”为主题的冰雪节启动,万人赏雪光雾山,千家共品黄羊宴,在光雾山生态美景中体验不一样的年会派对,年味“拉满”。
不止红叶,过去一年,山与水的邂逅,吸引中华龙舟赛、巴河桨板赛、小轮车极限运动品牌赛等赛事接踵而至。
生态兴则旅游兴,人气旺则百业旺。巴中正将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个支点,整合生态资源集成发展动能,以农商体文旅融合发展撬动一座城市的活力、影响力与知名度。
记者手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生态佳”到“生态+”,巴中正演绎生态破界跨界闯世界之路。
“天生丽质”的巴中在四川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持下,愈发梦幻迷人。竞逐新赛道,市委鲜明提出要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振兴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促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
“绿色发展如何焕出新打法?”唯有整合绿色资源,集成发展动能,以生态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与创新发展要素结合,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推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擦亮“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名片。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首要任务和硬道理,聚焦发展方式变革,把提高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度、降低生态环境干扰度作为重要着力点。从机制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迅速构建到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再到创新实践中心挂牌、首笔碳普惠交易落地,巴中以生态为最核心资源,赋予了绿水青山全新的表现形式,至此拉开“生态+”赋能老区振兴序幕。
以生态为媒,大有文章可做,大有天地可闯。(记者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