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要转载 > 市委市政府信息

卫生事业提质 医药产业增效

——全市卫生健康引领性工程让居民幸福可感可及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平稳落地241种集采药械,药品均价降幅50%,耗材价格实现由万元级降至千元级,群众医保获得感持续增加;“一次挂号管三天”,群众看病更方便、省心;医药产业稳步推进,以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为主,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程,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系统升级、全面进步,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公平可及、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能力强了 全市“三甲”医疗机构达5家

  “幸好我们县对危重孕产妇能及时救治,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家住南江县城的傅女士看着刚满一岁的孩子,仍心有余悸。去年2月11日,傅女士深夜突发临产出血,急诊入住南江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及时抢救治疗,母婴平安出院。

  “那一次,我们高效利用预案,通道组、输血组、手术组、新生儿组、麻醉组、后勤保障组各司其职,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傅女士入院10分钟后就实施手术取出了宝宝,新生儿组立即开展新生儿复苏。”南江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梁永恩介绍,在创“三甲”过程中,该医院对危重孕产妇的急诊急救有一个流程梳理再造。

  2024年,南江县妇幼保健院创成川东北首家“三甲”妇幼保健院。至此,全市“三甲”医疗机构达5家。

  与此同时,市中医医院康复科获批全市首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现了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零”的突破。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首批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52个。全市所有行政村均设置标准化卫生室并纳入医保定点。

  得益于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连续10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传染病控制水平连续多年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数据显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1岁,比全省高0.21岁。

  服务优了 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更有质感

  今年2月27日,“万名医护走基层”义诊活动走进平昌县笔山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平昌县人民医院10余名专家“下沉”一线,为当地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听说今天有专家来镇上义诊,我一大早就过来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真不错!”这样的惠民举措,让笔山镇居民苏秀康十分高兴。

  医疗资源“沉下去”,健康水平“提起来”。作为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先行者”,平昌县整合全县47家公立医疗机构,组建3个医共体,与省内外8家品牌医院共建医联体,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基层医疗服务链条,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这样的医疗改革,在巴中屡见不鲜。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信用就医”体系,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一次挂号管3天”,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智慧医保”扎实建设,将1316家村卫生室接入医保专网,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至10种,与市外8.06万家医院通网直接结算,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等上线应用,全市286.2万群众激活使用医保码。

  产业大了 医药健康产业加速起势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巴中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多个品种核心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立足资源优势,我市与全国各地的知名药企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修正药业就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恩阳区人民政府分别与修正药业集团、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现代中药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2亿元,包括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生产线、中药材展示交易中心、中药和大健康产品制造等内容。

  目前,种植基地已完成100亩银杏育苗和种植示范基地选址(柳林镇凤鸣垭社区)和土地流转,并已完成育苗播种和树苗排栽。初加工和仓储交易中心现正有序开展综合办公楼、厂房、设备用房装修工作。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新种植中药材2万亩,中药材鲜货产量持续保持10万吨。我市与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建立巴中产业技术分院,中医药产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修正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等链主企业成功落地,开工建设中医药产业项目45个,总投资106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达22家,医药健康工业产值突破9.2亿元。

  为更好地推进卫生健康引领性工程,4月2日,巴中市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将着力构建“1+2+4+N”医联体矩阵和“4+3+3”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矩阵“两大矩阵”,抓好全龄友好营建工程和“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健康巴中18个专项行动和卫生健康“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公立医院“4+1”改革,新建普惠托位2800个……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受益可感。(巴中融媒记者 李云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