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优势
●巴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酿酒菌群和优质的水源、粮食,发展饮料及酒产业底气十足
●以江口醇、小角楼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在局部市场区域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好彩头、巴山天露等为代表的饮料及饮用水产业前景可期
●全市共3个省级食品饮料产业园、2个食品饮料产业加工集中区支撑赛道发展
全链发展
●去年,我市提出瞄准名优酒等细分领域,构建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明确支持平昌以“两瓶酒”为龙头打造川东北优质白酒基地
●去年9月23日,巴中市平昌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已编制出台《平昌白酒产业2025年—2027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全市已有规模以上饮料及名优酒企业51家,2025年1月至5月实现总产值2.38亿元;全丰混改项目、南江县大米米乳饮料加工生产项目、银耳功能性饮料生产项目等9个储备项目为产业链持续蓄势赋能
擦亮品牌
●引入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寻求在生产端、市场端进行全面合作,逐步整合全市优质白酒、茶叶、饮用水资源和品牌,共同搭建巴中市饮料及名优酒高质量发展平台
●力争到2027年,实现基酒产能突破2万吨,综合年产值突破3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
车间里,江口醇、小角楼基酒生产线昼夜不息,蒸腾的酒气中满是自然的芬芳;市场上,一瓶瓶富氢水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巴中好水”向“巴中佳饮”的转变得以实现……
一方水土酿一方佳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巴中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孕育出清冽甘醇的优质水源。这里,地质、气候与土壤的完美契合,碰撞出饮料与名优酒产业的自然基底,让每一滴琼浆都浸润着山水的灵秀。
以水之净造生态饮料,以水之纯酿醇香美酒。流水线上,精致包装的佳饮佳酿整装待发,走出巴中、走向全国。
岁月流转间,“巴中佳饮”的故事从未落幕——那缕携带自然韵味的醇香,为我市加快发展饮料及名优酒产业带来无限生机。
好水酿佳饮
资源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巴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酿酒菌群和优质的水源、粮食,奠定了江口醇的独特风格。”四川江口醇隆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界平道出我市之所以能发展饮料及名优酒产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
位于平昌县的江口醇南台酒坊,产品在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后被灌装成箱、智能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我们通过品牌驱动品质,围绕江口醇十大文化IP,打造的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提升江口醇的大众知晓率。”江口醇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覃治力介绍。
“川酒十朵小金花”,巴中占其二。走出江口醇,走进小角楼,向上生长的力量也在这里聚集。
蒸汽弥漫在小角楼酿酒车间,酒醅均匀铺撒在晾堂中摊晾,浓郁酒香扑鼻而来,这是巴中的“另一瓶酒”——小角楼。
“当前,巴中将白酒作为食品饮料生态圈的重要产业来推进,这极大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总经办负责人杜晓华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巴中做好饮料及名优酒产业文章底气十足。
在南江县桂冠富氢水项目生产车间,经过过滤处理、无菌灌装、封口等环节,一瓶瓶富氢水在生产线上一字排开,最后被封箱打包,准备发往销售市场。
“这1000箱富氢水是发往成都的订单产品,正在装箱准备发出。”项目投资方四川劲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鑫一边指挥工人装车一边说。
“以江口醇、小角楼为代表的白酒产业,近年市场占有率虽有所下降,但在局部市场区域仍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好彩头、巴山天露等为代表的饮料及饮用水产业前景可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3个省级食品饮料产业园、2个食品饮料产业加工集中区支撑赛道发展,培育了“巴食巴适”区域品牌为赛道赋能。
全链条发展
强链补链助推产业升级
面对行业集聚度更加集中、个性化需求引领消费趋势更加凸显、数智赋能推动产业变革等竞争愈发加剧的行业现状,如何用好先天自然禀赋并推动其进行市场转化是相关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步。
白酒产业是饮料及名优酒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去年,我市提出瞄准名优酒等细分领域,构建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明确支持平昌县以“两瓶酒”为龙头打造川东北优质白酒基地。
新目标、新任务。这一“雄心”如何实现?改变,从一个新的服务机构延伸开来。
“去年9月23日,平昌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我们的主要职能就是指导和促进酒类企业集群发展。”巴中市平昌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治国告诉记者。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借助现有的“江口醇”“小角楼”等“川酒小金花”金字招牌,着手加强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品牌建设、注重招商引资、拓宽销售渠道等重点工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总量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就在前不久,巴中市平昌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编制出台《平昌白酒产业2025年—2027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通过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为当地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强基础、提产能、响品牌、拓市场、延链条,积极推出更有性价比、更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口粮白酒产品;线上线下双轨发力拓展销售市场;加快精细化包材、酿酒专业人才培育等服务配套。”巴中市平昌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白成介绍。
不仅有酒香,也有清冽甘甜的饮料。
眼下,位于南江县桥亭镇的年产200万吨健康功能饮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建设者们奋战一线,工地上热潮涌动,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南江县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重头戏”,该项目建设用地达5万余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南江县智慧产业的新地标,以高度集群化的建筑形态,为一体化现代产业园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铸强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正是我市助推饮料及名优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规模以上饮料及名优酒企业51家,2025年1月至5月实现总产值2.38亿元。同时,全丰混改项目、南江县大米米乳饮料加工生产项目、银耳功能性饮料生产项目等9个储备项目,正为产业链持续蓄势赋能,照亮产业升级之路。
擦亮好品牌
集群成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饮料及名优酒产量上去了,质量保证了,如何扩大营销让酒香“四溢”?
在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进行新品的灌装、包装作业。
这款新品“天子御”,不仅是小角楼全新打造的高端白酒佳作,更串联起种植、酿造、研发、生产的产业闭环,是我市白酒产业链式跃升的鲜活样本。
“天子御”上市后迅速成为市场“爆款”,源于公司持续推进的“基酒本地化”战略。通过这一战略,小角楼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程可控,更推动了产能的持续提升。
“我们正全力推进‘基酒本地化’攻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规划建设10万亩原料基地,打造涵盖8大系列、30余款中高端白酒的产品矩阵,力争5年内实现销售额翻一番。”杜晓华介绍。
在品牌打造方面,张界平和杜晓华有着相同的见解——“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品牌与品质实现突破。”近年来,江口醇传承省级非遗酿造技艺,融入巴渝文化,推出醇和型白酒新品牌;成立研究院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独创“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以优良品质获市场追捧。
7月10日,在通江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朵朵银耳经过清洗、灌装、高温蒸煮等工序后,成为银耳羹等产品。公司已先后推出银耳羹、冻干银耳、银耳蜂蜜水等12种产品,备受好评。
如今,流淌在大巴山的一股股清泉,正变成一系列饮料及名优酒产品,在这片土地上积蓄发展动能。
“我们引入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寻求在生产端、市场端进行全面合作,逐步整合全市优质白酒、茶叶、饮用水等资源和品牌,共同搭建巴中市饮料及名优酒高质量发展平台。”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我市坚持引育并重,将企业招引作为产业突破的关键。通过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名单,鼓励国有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加大中小企业整合力度等措施。一批潜力大、成长好、影响力强的企业和项目,不断落户巴中,释放动能。力争到2027年,实现基酒产能突破2万吨,综合年产值突破3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
放眼巴中,饮料及名优酒产业正展现出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与支撑作用。(巴中融媒记者 曾洲 翁凯 何雨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