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要转载 > 市委市政府信息

以深化改革激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动能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2

  巴山夜雨涨秋池,千年文脉润无声。当文旅融合的春风吹拂巴中这片红色热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唯有以改革为犁铧,深耕文旅沃土,方能将“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美丽图景,转化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生动实践。

  改革之要,以实为先。当全市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需要串珠成链、珠联璧合,当文旅“小散弱”困局亟待破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全会提出的国有景区“三权分离”改革,恰似一把金钥匙,将打开资源沉睡的锁链;完善带薪休假机制,鼓励错峰休假,放大了文旅消费效应;金融孵化基金的设立,为创新之火添柴加薪;而“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则是栽下梧桐树,静待凤凰来……这些改革举措让文化血脉与旅游肌体相融相生。

  动能转换,需要科技与人文的双轮驱动。在数字文博、云上旅游风起云涌的时代,巴中文旅融合既要深扎传统“土壤”,又要伸展科技“枝条”。建设超高清视频技术中试基地的构想,让人想起巴城南龛即将升起的数字彩虹;VR技术将重现红军战斗场景,使革命文物从玻璃展柜走向沉浸体验。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真正的灵魂在于对旅游的热爱、对文化的深情。当我们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转化为互动体验的精神内核,当米仓古道的马蹄声通过全息技术在现代街区回响,科技便成为古今对话的使者。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如云顶茶与巴河水相遇的化学反应,泡出一杯回味悠长的文化香茗。

  深度融合的至高境界,在于将城市变成可阅读、可体验、可带走的立体诗篇。巴中文旅的突围之路,在于把“中国革命露天博物馆”的红色底蕴,转化为让青年学子热泪盈眶的精神之旅;把“四龛福城”的石刻艺术,演绎为夜间古风音乐会的流动盛宴。当通江县空山坝变成观星爱好者的胜地,当平昌县的乡村成为都市人的“精神原乡”,文旅融合就实现了从景观消费到情感共鸣的升华。正如巴山红叶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滋养,文旅深度融合也需要交通、农业、商业等各领域的协同共进。交旅融合构建的“快进慢游”网络,如同为城市安装新的血液循环系统;“服务区+文旅+物流+能源”综合体,则为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提供无限可能。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愈发懂得: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一座城市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当改革破除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当创新激发出沉睡资源的无限潜能,“诗意山水·红色巴中”将成为每个到访者心中鲜活的记忆符号。让我们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用改革激发动能,以融合创造价值,使巴中的每寸土地都成为讲述巴中故事的生动课堂,让老区振兴的画卷在文旅深度融合中绽放夺目光彩。(巴中融媒评论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