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要转载 > 市委市政府信息

数字浪潮激荡巴山蜀水

——全市数据存算产业链发展蓝图愈发清晰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构建数据存算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12月,巴中市智算中心正式建成投运,算力规模达到每秒百万亿次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移动、电信政务云及联通信创云等云资源一体化管理

  ●在数据中枢建设上,推动数据编目汇聚,强化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数据治理与分析,开展数据共享与开放

  ●在共性赋能平台建设上,统一身份认证建设、视频融合平台建设、物联中枢建设、城市AI平台建设、城市CIM基础平台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数字巴中建设赋能智慧城市管理

  ●印发《数字巴中建设总体方案》,确定“1331”整体框架布局,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数据局+数据集团”工作体系,梳理搭建数字巴中标准规范体系

  ●基本完成巴政通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功能建设,完成“巴事办”政务服务、智慧社区、电子社保卡功能建设,驾驶舱实现将城市运行平台关键指标、事件进行便捷化、集约化展示

  ●推动数字巴中运行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完成第一批城市生命体征411个指标归集,推进“智慧房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指标下钻,持续构建态势感知网

  大力实施数字人才培育工程

  ●全市借鉴浙江“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经验,创新推出“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周末选学”品牌,每周六固定开展“理论授课+场景训”,5个县(区)、巴中经开区、文旅示范区累计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

  当前,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一幅以数据为笔、以算力为墨的数字经济画卷正在巴中这片红色热土上徐徐展开。

  以智算中心建设为产业基石、以智慧巴中建设为应用场景、以数字人才培育为智力支撑……站在新的起点,巴中紧扣时代脉搏,将数据存算产业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努力建设川东北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1 智算筑基 算力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8月4日,记者走进巴中市智算中心看到,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排列,指示灯如星辰般闪烁,海量数据在这里汇聚、处理、流动。

  去年12月,巴中市智算中心暨信创资源池开通活动举行,标志着该高标准智算中心正式建成投运,为全市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数据存算产业链的“心脏”,这座总投资超亿元的智算中心,采用国内领先的液冷技术,算力规模达到每秒百万亿次,不仅为全市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吸引了周边地区的算力需求,成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算力枢纽。

  “以前做大数据分析,企业得把数据送到成都、重庆处理,现在家门口就有高性能算力,不仅成本降低了,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电信巴中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感叹道。

  智算中心的建成,改变了巴中“有数据无算力”的困境。如今,全市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围绕智算中心,全市正构建完整的数据存算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打造“数据一体化数字巴中底座”——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移动、电信政务云及联通信创云等云资源一体化管理;

  在数据中枢建设上,推动数据编目汇聚,强化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数据治理与分析,开展数据共享与开放;

  在共性赋能平台建设上,统一身份认证建设、视频融合平台建设、物联中枢建设、城市AI平台建设、城市CIM基础平台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2 智慧赋能 场景创新点亮城市生活

  7月30日,走进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巴中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巴中低空飞行数据服务中心的显示大屏上正集中展示全市空地一体化耕地保护情况。

  屏幕上,左侧区域清楚地标注了农业总产值、综合农事服务员、户籍和常住人口、耕地和空地等数据情况,右侧智能看板巴中区域数字地图上标注了全市低空监测点。

  “我们中心通过低空交通空运管服、低空安全感知监管、低空无人值守系统智慧应用指挥调度云平台系统,链接全市各委办局PC终端,可集中监测林业、农业、水利等数据变动和作业人员生产现状,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全市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提供保障。”该公司副总经理何江介绍。

  5月8日,巴中发展集团下属二级企业巴中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这标志着我市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透过这块显示大屏,便能清晰地看到“低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

  作为数据存算产业链的重要应用场景,一系列数字巴中建设举措正高效赋能智慧城市管理——

  印发《数字巴中建设总体方案》,确定“1331”整体框架布局,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数据局+数据集团”工作体系,梳理搭建数字巴中标准规范体系;

  基本完成巴政通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功能建设,完成“巴事办”政务服务、智慧社区、电子社保卡功能建设,驾驶舱实现将城市运行平台关键指标、事件进行便捷化、集约化展示;

  推动数字巴中运行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完成第一批城市生命体征411个指标归集,推进“智慧房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指标下钻,持续构建态势感知网。

  当下,可以见到:平昌县西兴镇皇家山村的茶农轻触手机,查看区块链溯源数据;南江县光雾山镇的干部借助数字孪生系统模拟森林火情预警;巴州区白马井社区网格员协助市民在“巴事办”APP上仅需1分钟便完成不动产查询……

  这些精准服务城市民生场景的背后,就是智慧巴中建设与数据存算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的成果。

  3 人才筑基 智力源泉滋养发展沃土

  数据存算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

  “技术引进容易,人才适配最难。”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老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在“人”。

  今年4月,以巴中干部数字化培训为支点的变革正式拉开帷幕。在算力洪流与数据浪潮交织的时代坐标系中,全市干部用手中的数字化密钥,正逐步破译横亘在革命老区面前的“数字天堑”。

  得人才者得未来。既要培育掌握技术应用的执行者,更需锻造将数字工具转化为民生红利的“最后一公里”落实者,这已成为全市上下推动数据存算产业链发展的共识。

  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数字人才培育工程,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全市借鉴浙江“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经验,创新推出“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周末选学”品牌,每周六固定开展“理论授课+场景实训”。5个县(区)、巴中经开区、文旅示范区累计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实现了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从开启数据专员的“实战突围”、打通基层干部的“末梢贯通”,再到把课堂搬进“实战一线”,当制度创新与数字基建产生化学反应,“数字红区”同样能孕育出新质生产力。

  通过全链条赋能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治理架构、立体化培育数字生态,巴中这座红色城市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破解人才断层、数据孤岛、技术滞后等转型痛点。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写代码的技术人员,更要培养懂业务、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以数据存算产业发展为核心,全市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川东北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巴中融媒记者 姜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