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强化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我市今年年初印发的《2025年“三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也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列为全年6项重点工作之首。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国农技中心日前印发《2024—2025年度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支撑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包括24个小麦、67个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我市1个小麦、1个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案例入选。
小麦
全川唯一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核心区亩产577.42公斤
记者从通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通江县铁佛镇平坝村小麦“一增两减六改”关键技术模式入选全国“2024—2025年度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支撑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系四川省唯一。
具体而言,“一增”就是播种量增加到15公斤/亩;“二减”为减农药用量、减机收损失;“六改”则是改普通品种为高产良种、改浅旋为深翻、改麦/玉/豆套作为净作、改单施化肥为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改人工撒播为精量直播、改“一炮轰”底肥为分次看苗追肥。
据了解,包联单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中心、巴中市通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江县农技站站长秦政策介绍,平坝村小麦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区,由通江嘉佑台沃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推行良种供应、技术培训、质量标准、绿色综防等“六统一”模式播种。这期间,省农科院等3家科研机构组建专家技术团,建立“院校专家+县乡技术员”驻村包片、联户到田指导机制,提供全要素技术集成、全环节农技培训、全周期指导服务。
“2024年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品种为‘川麦104’,亩用种量15公斤,采用机械灭茬、药剂拌种、免耕带旋精量条播、一喷三防、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秦政策介绍,今年,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用收割机进行实收,水分仪测定水分,实收面积10.75亩,实收小麦籽粒鲜重6850公斤,平均含水量20.43%,杂质含量0.84%,按照标准含水量13%折合亩产577.42公斤,小麦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通江县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油生产,实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广良种、良法、良机等创新技术,实行标准化规模种植,实现12个示范片区2.3万亩示范田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管理,促进农户增收700余万元。
油菜
优种精播机收,产量增幅超32%
本次公布的“2024—2025年度农技人员进村包户联主体支撑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中,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优种精播机收”技术模式上榜。
红山村是平昌县“优质粮油+巴山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也是平昌县集优质粮油生产技术集成、品种选育、加工转化、仓储物流、综合农事服务于一体的核心示范点。
“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开展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全要素技术集成、全环节农技培训、全周期跟踪指导服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汉林介绍,今年5月15日,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现场对稻油轮作田油菜一次性机收测产,平均亩产221.55公斤,与平昌县上年大面积平均亩产166.74公斤相比,增加54.81公斤,增幅达32.9%。
平昌县将“优质品种、配方施肥、精量播种、无人机田管、机械化收获”全要素技术集成作为增收的第一关键。陈汉林介绍,平昌气候年际变化相对较大,要获取稳定的高产,对油菜的丰产性、抗逆性均有较高要求,通过反复比较,选择了近年来在平昌本地种植表现良好的“川油81”油菜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该示范片还采取了精量直播模式。去年9月下旬,采用耕播一体化机械精量直播,用种量每亩230克,有效株达到3.4万株,较普通直播田增加1万—1.4万株,并且株型长势均匀,结荚着粒相对整齐。通过田间调查,平均每株角果数达到110个,角粒数达到19粒,实现了密植增产的目的。在苗期控高、初花期喷施叶面肥、防治病虫等环节,均采用无人机作业,每小时工作面积达到50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该片区还设立了专家指导站,平昌县农技推广站派驻3名高级农艺师轮流驻点指导。预先列出油菜栽管时间表,配套有效的管护措施,按时精细化作业,并详细记录田间档案。同时,建立由省农科院、平昌县农技站、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参与的管护微信群,开展专家线上指导服务,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避免灾害损失。
采用机械耕播一体化精量播种、无人机管护,精准施肥调节植株,在实现单产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按当前油菜籽市场价6.4元/公斤计算,亩收入达1417.92元。(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