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开放大学开展非洲鼓教学。(巴中开放大学供图)
学习,不应止步于学生时代。
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
近年来,我市矩阵式推进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氛围,学习型社会建设基础持续夯实。
阵地建设“发力” 织密终身学习服务网
11月2日,在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多媒体教室内,一堂特殊的课正在进行。
“我们今天课堂教学的主题是礼仪学习。”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们”立刻认真听起来,“礼仪不只包括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背后说闲话,还有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
这堂课的“学生”很特殊,年龄最小的近50岁,最大的已70余岁。
一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进入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踊跃发言,老师则将大家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在随后的几天里,陆续开设了剪纸与贴花、智能手机使用、音乐艺术、舞蹈与健身、养生保健、经典朗诵等课程,互动性更强。
“目前,我们共开设32门特色课程、68个教学班,报名学员达3000余名。”巴中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体系化开展终身教育,可以提升市民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不但能够助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均有持续而长远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一核五副满天星”终身教育体系,即在巴中主城区、五个县(区)的主城区以及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好各级各类教学机构,实现终身教育立体式布局、星斗式覆盖。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社区大学1所、县级社区教育学院5所、乡镇(社区)教学点位233个,基本覆盖了所有中心乡镇(社区),形成‘一县一品、全域推进’的格局。”上述负责人介绍。
品牌打造“出彩” 激发全民学习新活力
近日,在南江县“扁担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来自南江县职业中学的电子商务指导老师正在讲授农村电商的实操要领及电商直播的相关内容。
同时,培训课程还通过云平台延伸至全县各乡镇、村组,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教学。
“扁担学校”创建于2014年。由于南江县地势山高沟深,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简单、便捷、实用的教学载体显得尤为重要。几副扁担、一套便携式教学展架、一副多功能黑板架,就构成了“扁担学校”的全部。老师们用扁担,一头挑着教学设备,一头挑着教学和宣传资料,就能轻松地把“学校”搬到城乡社区角落、村组院落。
2018年,“扁担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拥有“晏阳初讲堂”“扁担学校”等4个国家级、12个省级终身教育品牌,连续9年培育9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19名省级“百姓学习之星”。
在社区教育品牌与影响力同步扩大的同时,家庭教育的体系与活动也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已构建市、县(区)、学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建成总校6所、家长学校233所;南江分校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实验基地。
继续教育也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开发建设了巴中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改变了我市没有本地网络学习平台的历史,现已有4.6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学习培训。
据介绍,凭借突出成效,我市将承办2025年川渝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
云端展现“魅力” 数智拓宽学习新路径
要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教育体系,线下矩阵必不可少,线上平台也是关键。
去年,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我市积极拥抱变革,创新性打造“巴中云上大学城”。这个独特的“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而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互联网技术搭建的云端科教平台,为巴中带来了教育、科技与人才发展的全新机遇。
在市民终身学习场景中,“巴中云上大学城”同样展现出强大赋能力。
“巴中云上大学城”共有“市内大学、市外大学、云资源、云资讯、云数据”5个一级模块、41个二级模块。
市内云大学平台的功能,通过整合市内外高校资源,囊括成人学历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继续教育、健康教育、美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生活百科和国际研学、留学等,赋能市民终身学习。
设计师王鑫通过市内云大学板块的“DeepSeek人工智能设计应用”系列课程,系统掌握了AI辅助设计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产品包装设计工作中,项目交付效率提升40%。
“从零基础入门到实战应用,平台提供了阶梯式学习路径,就像把‘专业课堂’搬到了手机里。”王鑫说。
目前,平台已上载终身学习课程资源7300余个,引入高校76所,征集科技成果34项,落地7项,建立专家库信息500余条,平台用户超60万,访问量1500余万次,为市民终身学习与地方发展提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智力资源和支持服务。(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