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巴中实际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课堂教学课程如期开展。
城乡发展,规划何为?来自巴中的60多名学员在教室里,学习、思考、求索……
自10月下旬以来,在清华大学的培训教室里,这样的学习场景常常上演。这已经是第三批巴中市“城乡融合规划提升”专题培训班学员参训。
课程实
结合规划实际工作课程占大头
为什么要大规模、高规格开展专题培训?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张材一语中的:“规划的核心功能是引领发展,这些年我们的规划体系日益健全,引领作用愈发明显,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堵点痛点。开展此次培训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系统干部对规划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帮助构建科学的规划思维,提升实操能力。”
缺什么补什么。从一开始,这次培训就确定了“实”的基调。
翻开课程表,结合规划实际工作开展的课程占了很大部分。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弓结合巴中“四龛福城”实际和具体案例,为学员们讲授新时代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郝荣福带来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课程,同样以巴中实际为主线开展教学。培训中,还设置了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实地学习北京前门街道大江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经验,以及前门街道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小院议事厅”所体现的社区居民自治、多元参与新模式。
“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结业测试’的方式,切实让学员学有所获,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干事创业的思路举措。”张材介绍。
“专家的授课务实、可操作,既开阔了思路又学到了方法,更增强了做好自然资源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巴州区分局党组成员、编研中心主任王东直言。
覆盖广
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的“实”,不只表现在课程表上,也体现在学员构成中。
参培学员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主要科室业务骨干外,还包括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业务人员,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等。
身份不同,负责领域不同,攒在一起才能找出迎头赶上的可行性路径。
城乡规划的最终执行在基层,基层人员也是此次参培学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人员涵盖巴州区巴城文旅商贸和天马山森林康养发展片区等15个乡镇片区、巴州区东城街道等17个街道的责任规划师,以及巴州区天马山镇等29个片区中心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张材介绍,此举旨在重构城乡规划队伍结构,确保规划执行能真正下沉到最基层,打通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三个批次下来,共有179名城乡规划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交流,让我们对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作为一名基层规划系统工作人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恩阳分局项目规划股负责人、文治片区规划师罗阳的笔记本里,不仅记录了专业知识和课堂笔记,还写下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与思路:“未来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在规划编制思维、规划管理方式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做法,把理论知识融入工作实际,做国土空间规划的‘明白人’‘实干家’。”(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 曾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