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2025绿色低碳交通发展论坛”上,101个“美丽交通建设实践案例”正式揭晓。巴中市“零碳渡口”项目从全国227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零碳渡口”建设项目。
巴中位于西南地区东部,地处长江上游,坐落群山环抱中的巴州区化成水库,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辐射周边3万余名群众渡运出行。
“化成镇因地形错综复杂,交通发展因地势地貌的格局而十分受限。历史上,化成由于公路交通滞后,长久以来村民们的出行都以水路为主。但原来的渡运码头基础设施比较差,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巴州区航务海事发展中心负责人谈起当初创建“零碳渡口”的初衷时说。
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平衡水源生态保护和库区群众便利出行,巴中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以“双碳”理念为魂、绿水绿航为形、服务群众为本,大力创建化成八一码头“零碳渡口”,积极推动“水源保护+绿色交通+乡村振兴”,通过依托“十四五”平安渡运项目,投资1200万元对库区内3个渡口进行标准化改建、更新投放4艘锂电池船舶,实现了库区船舶100%新能源;投入730万元对库区所有50余艘老旧挂桨机船舶进行取缔拆解,让客渡船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自由航行,实现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便利服务民生的良性互动。
据介绍,为实现零碳排放,巴中市科学编制了“零碳渡口”设计方案,分两期建设光伏设施,一期在候船厅上方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实现年产电2万度,满足渡口视频监控、LED显示屏、日常照明、电子广告栏的用电需求;二期在八一码头对岸,按照月产电2万度的标准建设配备满足船舶3天用电需求的储能设备,保证码头、船舶用电产电自给自足。
“零碳渡口”的投用,科学解决了水源保护库区沿岸3万余名群众便利出行问题,直接提升了沿岸居民和频繁使用渡口乘客的生活质量,减少因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为偏远地区、旅游景区提供了清洁、现代、低成本的交通方式。(李艳梅 聂发志 熊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