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供销社以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为着眼点,以联合合作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组织优势。坚持党对“三社”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供销社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推动“三社”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经营合作等多种途径,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小农户参与联合组建村级股份经济供销合作社。通江县建立了“党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县委组织部、县供销社联合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
(二)坚持盘活资源,构建供销平台。灵活利用现有资源和组织架构,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挖掘村集体资源,领办创办经营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惠农公司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初步构建起了广泛联合、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构建起了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供销平台。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将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改为村供销社经营场地,成立供销惠农公司、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具,开展测土配方、统购统销、农技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整治撂荒地1500亩,开展土地托管4500亩,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水稻、油菜2600亩,销售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产品180吨。
(三)坚持共建共享,密切利益联结。坚持“政府主导、三社主体、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三社”在各自领域的特色优势,通过党建引领、社企带动、联合社统、共建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分工协作,建立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供销社为纽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工作推进机制,鼓励“三社”相互参资入股,密切利益联结,构建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三社”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江县探索了“1135”(经营创收利润按照10%集体经济优先分红、10%滚动发展预留、30%管理团队奖补、50%股份合作分红)分红机制,农民与“三社”联系更加紧密,“三社”之间联系更加牢靠,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固。
(四)坚持“三社”融合,实现“三方”共赢。开展“三社”融合发展后,初步实现了“方向三转、角色三变、实力三增”,供销社在经营模式上由单一主体向多元股份联合合作转向,在角色上由“自主经营”向多方纳才“能人带领”转变,通过多方联合合作缩短为农服务距离、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为农服务水平;村级集体组织在助推产业发展上由缺乏抓手向在土地流转、用工组织方面发挥作用转变,在角色上由“说教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参资入股、参与经营、村集体二次分红,能力强的村干部可以获得工资之外的奖补,解决村集体没有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就无来源的问题,集体收入和村“两委”的号召力增强;专合社等经营主体由用工组织、生产、销售多元兼顾向专注产业建设本身转变,角色定位更加“单一化”能把更多精力聚焦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产能。